解决供暖问题 ,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文章来源:sanreqi 发表时间:2013-6-21 下行上给式系统可使立管的温降与热压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相抵消,对缓解垂直方向的失调确有一定作用,其次空气和水同向流动,立管的空气易于排除,最大缺点是散热器连接下进上出,整个系统的散热效率都将降低,要增加散热面积来解决,不如上给下行式经济。
一副立管最多连接层数这涉及到几个方面,立管一般控制在DN25以内,最大不超过DN32,且一副立管的阻力应占环路阻力的70%以上,这样的系统易于平衡,便于安装。
据此,再按管中允许流速来看,则DN24的立管可达1416层,当管径大于DN32时,需焊接连接,这样管径太大煨弯困难,维修也不方便,此外,管径太大由于热膨胀作用,散热器接口易漏水。但也不都是按最大数来连接,还要看本栋建筑物处的左邻右舍是大建筑还是小建筑,如果周围都是低层建筑则应少带几层,避免因一栋建筑的阻力大而增加泵的构程,并使其它入口需加阀门节流多耗电能。另外,还需看建筑物入口的压差是多少,压差大可多带几层,压差小可少带几层。
靠近供水端三分之一的散热器能够安装调节阀下料阀,并具体建议如下: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形式(1)三通调节阀,初调后可以锁定,调节性能好,是单管顺序式系统的专用阀门,也是推荐的安装方式。(2)闸阀或截止阀,不能锁定,调节性能差,阀门加在散热器支管上,加大了支管与散热管小循环路的阻力,使通过散热器的水流量减少,阀门虽可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用户往往尽量开大阀门,达不到预期的调节效果。3)装转心门是替代三通阀的较好措施(4)很显然阀门太多,不经济,是最不可取的方案115立管与干管的连接与表示了立管与干管的两种连接方式,从道理上说,立管上、下有两个丝堵,打开上面放气丝堵,立管泄水可以全部泄掉,但施工较麻烦,现大多是在最上层散热器安装手动跑风。上下行中间合并回水的单管顺序式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水力工况不稳定,重力作用在上环为正值,在下环为负值,回水管在中间合并后,上环与下环相互影响,时而出现末端不热或两根立管上、下水流相撞使循环受阻,由于上下两区立管并联环路重力水头相差很大,如果水力平衡计算时选用的平均压降较小,则重力水头差别的影响就更为突出,从而造成先天性的水力失调,上、下区的室内温度相差较大,另外,此种系统安装维修比较麻烦,近年来这种系统不多见了。通调节阀而能进行单独节外,双管系统,主要指下行上给的双管系统也有发展的迹象。双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每组散热器可以单独调节,主要缺点是垂直失调严重,管材耗量多、投资高。
为了减少重力水头的影响,系统一定要采用下行上给式,在每组散热器的支管上,应装大阻力的调节阀门,最好采用双重调节阀,应使阀门的阻力大于最高层的自然压头。为了节省管材,尽量采用管径较小的立管,据有关资料建议,五层的建筑用DN15的立管,十层的建筑用DN20的立管,二十层的建筑用DN25的立管,有的资料建议,立管所供的层数越多,供回水温差应当越小,温差越小,流量越大,易于平衡,但造价提高,温差最好不超过单双管系统此种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双管系统那种严重的垂直温度失调现象,又能缓解单管系统散热器不能单个调节的矛盾。单双管系统可分为上行下给式和下行上给式,在这两种形式中,散热器的连接可采用上进下出的连接方式,能保持较高的散热效率,这就优于其它形式下行上给系统,也优于上行下给式,解决了单管系统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的缺点,为了使各立管环路的水力平衡,在计算前对立管分段,担负热负荷最大的立管分的段应少些.